为深入贯彻《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推进初中数学新教材实施,2025年3月25日,“践行‘双新’理念 激活素养表现”青浦区初中数学七年级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在上海政法学院附属青浦崧淀中学举行。本次活动由青浦区教育学院主办,上海政法学院附属青浦崧淀中学承办,青浦区初中数学教研员李雪峰老师策划并组织,上政附中数学教研组长孙凯老师主持,全区七年级数学教师参与本次活动。
课堂实践展风采
合作探究启思维
活动伊始,上政附中吴颖越老师执教了七年级新教材十七章章节起始课《17.1三角形的有关概念(1)》,整节课立足“双新”背景,通过生活情境引入、尺规作图探究、问题链驱动等创新设计,引导学生从“形”与“数”的双重角度理解三角形的本质。
吴老师以“生活—数学—应用”为主线,设计了四个环节:从观察生活中的三角形物体引入新课;通过尺规作图活动探究三角不等式;运用变式例题深化理解;借助“三个助手”平台进行即时反馈。特别是三角不等式的发现过程设计巧妙,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用不同长度的线段尝试尺规作图,逐步归纳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公理,实现了从直观操作到抽象推理的能力跨越。
经验分享明方向
活动设计育素养
随后,在场的所有教师共同开启了一场思想的碰撞与智慧的分享。上政附中薛静婷老师作了《指向核心素养提升的课堂活动设计》专题交流。薛老师从创设情境、组织活动和归纳总结三个方面,分享了在“双新”背景下设计有效课堂教学活动的实践思考。“数学要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薛老师以吴颖越老师的课堂引入为例,说明如何通过生活图片抽象出数学概念,激发学生的应用意识。在活动设计方面,薛老师提出三种策略:通过合作探究实现自主学习,如推导扇形面积公式时的小组讨论;利用数字赋能提高课堂效率,如“三个助手”平台的即时反馈功能;结合实际问题提升应用能力,如利用“比与比例”知识选拔班级体育竞赛队员。
紧接着,现场观课教师们围绕吴老师这节课展开了深度研讨。实验中学的姜南老师从几何学习整体路径来探讨本节章节起始课的意义;东方中学的刘梅老师从新旧教材的比较、课堂生成资源的有效运用、数字化赋能课堂教学几方面展开了交流和探讨;颜安中学的袁立红老师从教学目标定位、概念生成过程、学生活动等方面,提出从图形运动的观点剖析图形性质,兼顾知识掌握与能力培养,有效体现了数学抽象与推理素养导向。
专家引领指路径
双新实践谱新篇
最后,青浦区初中数学教研员李雪峰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李老师提出本次展示活动体现了三个显著特点:一是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关注了中小衔接内容以及后续对图形的学习路径;二是问题链驱动教学,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串引导学生深度思考;三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通过“三个助手”数字化赋能增强了教学实效性。
李老师指出,在“双新”背景下,教师要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通过有效的课堂活动设计,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建议教师们要深入研读新课标、新教材,把握教材变化,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素养导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次活动通过课堂展示、专题交流、互动研讨和专家指导等环节,全面展示了青浦区在初中数学“双新”实施中的实践成果,通过深化教材研究、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等,实现从“教知识”向“育素养”的转变,为全区七年级数学教师提供了可借鉴的教学范例。与会教师纷纷表示,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探索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改革,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